西散大國
在看 库页岛曾经属于中国吗? 這影片時,偶然看到「西散國」這名字。在影片的文案中提到,西散國是清朝官員從庫頁島民中聽來的南方大國的名字,以現在的後見之明來看,大概就是當時的日本,更準確一點說,應該是當時最北,位於北海道的的松前藩(まつまえはん)。
不過不管是日本、松前或是當時當政的德川幕府,其日文發音都與「西散」兩字完全不搭嘎。這勾起了我對「西散」二字由來的好奇。結果一 Google 「西散國」,發現只有第一篇與之相關,後面的搜尋結果就完全跑掉,變成西虢、西夏等毫無關係的內容。
這與西散國相關的唯一孤篇是 〈西散國的遐想:讀「樺太名寄文書」筆記〉,作者是台大歷史系教授甘懷真。說起來我前天才剛買了甘教授的新書《天下的誕生:巫教、上帝與儒教國家》,之前也在網路上拜讀了許多甘教授的文章與影片,是個人很推崇的歷史教授。總之,發現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而且是很冷門的話題,居然剛好是找到甘教授的文章來解惑,感覺有種莫名的巧合因緣。
言歸正題。甘教授的〈西散國的遐想:讀「樺太名寄文書」筆記〉一文中,完整交代了「西散國」一語的出處由來,並把事件當時的情境局勢以及「西散」一詞可能的語源作了詳細的紀錄。有興趣的可以閱讀該篇文章,這裡略作一些個人筆記:
- 現存有「西散大國」漢文字樣的文書有兩件:一件是大清官方要求庫頁邊民「陶姓」部落長,來年須依約納貢的文書;另一件是「陶姓」部落長回復官方的文書。
- 前一份文書官方提到,聽說陶姓部落長最近與西散大國走得很近,所以這幾年納貢本人都沒親自來,都是找底下人代理。
- 後一份文書中,部落長回說「冤枉啊!小的沒聽過什麼西散大國,親自納貢這事,下次一定!」(設計對白)
- 後一份文書的文末還有「拜託」二字,饒有趣味。
- 另有滿文文檔提及「西散國」。上面提到的前一份官方文書,原文可能即為滿文,因為要發布給庫頁島的部落民,因此轉譯為漢文。
- 另一個提到西散國的滿文文檔是 《軍機處滿文錄副奏摺》,這是清廷於 1729 年對庫頁島的調查紀錄。
- 日本學者多認為西散一詞源自愛奴語的 shisamu(シサム) 或 shamo(シャモ)。這是愛努人用以稱和人之詞。
- 以當時大清對日本的了解,可以判斷大清知道「西散國」不是庫頁島民對日本的稱呼,或至少不確定。不然就不會有之後的調查紀錄。
- 關於西散一詞來由,一個可能的解釋是:
- 當時的和人往北佔據了蝦夷部分地區,並成立了一個略有制度的政府。先不論這政府是否隸屬於幕府或松前藩,但這政府是愛努人與之貿易或打交道的。
- 愛努人以 Sisa/Sisam 稱呼這個和人在蝦夷的政府。
- 後來黑龍江下游或庫頁島南部的住民又從北海道的愛努人中學到了這個詞。
- 大清在一些往來中得知有這個 Sisa/Sisam 這個國(政權),並在轉譯為漢文的公文中將之音譯為「西散」。
外部連結
- 库页岛曾经属于中国吗?—這支影片有許多古地名與古地圖,不只明清,還有歐洲與日本的古地圖,對於地圖控而言相當受用。
- 〈西散國的遐想:讀「樺太名寄文書」筆記〉